作家陈慧瑛:侨乡儿女的赤子情怀
在小学语文课本上,有一篇散文《梅花魂》,讲述了一位深爱祖国的老华侨,临别时将最珍爱的墨梅图,送给远归故国的外孙女莺儿并深情寄语的往事。它的作者就是爱国华侨作家陈慧瑛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g0505g9fvhs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点击视频观看本期节目↑↑↑
初春的厦门,海风依然寒冷强劲。陈慧瑛一大早就赶到闽南地区著名的古渡澳头,为她即将落笔的新书《澳头故事》进行前期采访。
自从福建被国务院定位为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核心区以后,厦门就被确定为重要枢纽。这里是即将落成的澳头新港,去年刚刚完成基础工程。再过几个月,这里将建成一个海洋新兴产业园。
对于这样尘土飞扬的工地,年近古稀的陈慧瑛并不感到陌生。从1980年厦门特区成立开始,作为《厦门日报》“海燕”副刊主编的陈慧瑛经常到特区建设的工地、企业、港口,采写了一系列记录特区建设,特别是桥港澳台胞参与厦门经济建设的散文,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。
陈慧瑛
作为报社的编辑,当然也是一个记者,深入到现场(采访)。当时刚刚新港开始建设的时候,可以说是泥里、水里跟着去采访。采访工地的工人,采访他们的技术人员,还有外国来的专家。(地上)全都是坑坑洼洼的,上面是海水,蚊子、各种各样的水生物、爬虫什么都有,那是非常艰辛的。
”江曙曜 厦门日报社总编辑
她用记者的眼光,用新闻的手法,用文学的纪实去表现生活的魅力,表现生活带给我们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。
在报社工作的近十年时间,身材瘦小的陈慧瑛好像蕴藏着巨大的能量,她主编的海燕副刊散文专页不仅吸引来冰心、巴金、廖沫沙等上百位著名作家投稿,还创作了十余部散文集。
这期间,陈慧瑛被评为“全国先进新闻工作者”。
在1989年,以散文集《无名的星》荣获全国散文集大奖,是从1919年到1989年70年间近五千部散文集中评选出来的国家最高文学奖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i0505ee38av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点击视频观看本期节目↑↑↑
如果一路走下去,陈慧瑛会成为一个知名的作家。一纸调令,却改变了陈慧瑛发展的轨迹。陈慧瑛在她创作的高峰时期被调进厦门市人大华侨外事委员会,连续四届担任委员会主任。
陈慧瑛出生在新加坡,她出生时,外祖父洪镜湖是当地富甲一方的商界领袖和侨界首领,父亲是东南亚知名的诗人。陈慧瑛自幼熟读经书,九岁能写诗,十岁开始读《红楼梦》。1953年,为了照顾寡居厦门的祖母,也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,陈慧瑛和母亲一起被外公送回了祖国。
作为一名归侨作家,陈慧瑛对侨务工作有着特殊的理解。厦门同安丙洲村还保留着陈慧瑛的先祖抗英将领陈化成的府衙,鸦片战争期间,陈化成就是从这里出发北上,奉命抗击侵略者,于1952年在吴淞口抗英保卫战中英勇殉国。
△陈化成
陈慧瑛
作为英雄的后裔,也是爱国华侨,我的外祖父洪镜湖先生,在抗日战争期间募捐,他自己出钱非常多,厦门的教育卫生各方面的捐赠也非常多。我的外祖、内祖,那真的都是用两个字形容,爱国。
”陈慧瑛的侨务工作,包括侨港澳台外事旅游等都在她的职责范围。她带领着侨务外事委员会推动厦门市政府制订通过了《厦门市台胞投资保障条例》,她主持下制订的《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》,是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法规,更是创了全国之先。
何建明 中国作协副主席
一个华侨身份的作家,她放弃了自己的名利。她用文学的激情去从事她自己的后来的侨务工作,我认为这是她最大的贡献和最让我们敬佩的。
虽然离开了编辑岗位,侨务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总是会激起她写作的欲望,在随后的四十余年里,陈慧瑛利用业余时间写作750余万字,共出版了22部著作。现在,陈慧瑛想在她的新书里,向海内外的读者展示古渡澳头侨乡的海丝文化故事。
陈慧瑛
我写了大量的华侨,他们已经功成名就,可是他们不忘故土,他们带着自己的子女回到家乡来,投身家乡的建设。这种爱是什么?那就是对祖国的爱,对故乡的爱,这种爱永永远远。
”梅花魂
作者 / 陈慧瑛
故乡的梅花又开了。那朵朵冷艳、缕缕幽芳的梅花,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、葬身异国的外祖父。
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,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。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、史、诗、词,又能书善画,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。我很小的时候,外祖父常常抱着我,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,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。每当读到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“春草明年绿,王孙归不归”“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”之类的句子,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、手背。这时候,我会拍着手笑起来:“外公哭了!外公哭了!”老人总是摇摇头,长长地叹一口气,说:“莺儿,你还小呢,不懂!”
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,我偶尔摆弄,老人也不甚在意。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,他分外爱惜,家人碰也碰不得。我五岁那年,有一回到书房玩耍,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,外祖父顿时拉下脸。有生以来,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:“孩子要管教好,这清白的梅花,是玷污得的吗?”训罢,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,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。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,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:一枝画梅,有什么稀罕的呢?
有一天,妈妈忽然跟我说:“莺儿,我们要回唐山去!”
“干吗要回去呢?”
“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!”
哦!祖国,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?就是那拥有长江、黄河、万里长城的国土吗?我欢呼起来,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。
可是,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,我亲爱的外祖父。我问妈妈:“外公走吗?”
“外公年纪太大了……”
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,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。我说:“外公,您也回祖国去吧!”
想不到外祖父竞像小孩子一样,“呜呜呜”地哭了起来……
离别的前一天早上,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,把我叫到书房里,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。我打开一看,原来是那幅墨梅,就说:“外公,这不是您最 49 31192 49 15535 0 0 2101 0 0:00:14 0:00:07 0:00:07 3608贵的画吗?”
“是啊,莺儿,你要好好保存!这梅花,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。旁的花,大抵是春暖才开花,她却不一样,愈是寒冷,愈是风欺雪压,花开得愈精神,愈秀气。她是最有品格、最有灵魂、最有骨气的!几千年来,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,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,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,从来都是顶天立地,不肯低头折节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。一个中国人,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,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!”
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,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,但腊月天气,也毕竟凉飕飕的。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。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,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。
船快开了,妈妈只好狠下心来,拉着我登上大客轮。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,递给我一块手绢——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。
多少年过去了,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,就想到,这不只是花,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。
向上滑动查看全文
30年前,陈慧瑛在厦门特区的工地上四处奔走,记录特区建设的动人历程。今天,在厦门澳头,陈慧瑛再度用自己充满情感的笔触,书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前沿的故事,也铭刻下一代代侨乡儿女对祖国深沉恒久的爱。
记者|焦雯 王焕黎 王鸿杰
编辑|王 晋
运营|邓 荣
往期节目推荐
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识别
关注CCTV《文化十分》官方公众号
官方微博:@CCTV文化十分
合作邮箱:wenhuashifenxmt@126.com
CCTV-3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1:50
敬请关注!